通过上一篇的学习,我们知道了软件是如何工作的,了解了输入、输出、处理的基本含义。初步接触到了“库”,各种丰富的库,像积木一样让我们可以快速搭建一个很丰富的软件。同时,通过微信这个例子场景,了解了常见的输入有文字、语音、图片、视频等。
这篇文章将带着大家继续探索编程的输入世界,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输入。既然是另一种类型的输入,那么大家可能要问了,上一篇学习的输入又是什么类型呢?
大家有没有发现,这些输入都是需要我们参与的,也就是说发送的信息都是用户直接提供的。对于这种直接面向用户,由用户直接提供的输入,我们称为“用户型”输入。
大家可能要联想了,既然有“用户型”输入,那么相对应的,就有“非用户型”输入吧?
嗯,这篇文章我们讲的输入就是“非用户型”输入。
开始讲解之前,我们先来介绍一位好朋友。她的名字叫“输入小管家”,这个小管家可不一般,她博览全书,熟练掌握各种输入技能,熟知各种输入信息,替我们管理着各种输入。但她却很低调,从不邀功,也不和我们用户直接联系,让我们感受不到她的存在。
大众点评这个软件,大家都比较熟悉吧。当我们到达别的城市,想了解一下附近有哪些美食时我们只要打开软件,附近的美食信息就会罗列出来。
是我们用户自己吗?
不是。
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场景,我们打开手机,查看天气预报时,发现天气预报对应的“日期”就是当天的日期。
是我们用户自己吗?
也不是。
我们再来看一下京东这个购物软件,当我们想查询曾经买过的商品信息时,只要打开订单按钮,就可以查询到。
是我们用户自己吗?
同样也不是。
像位置、日期、曾经买过的商品信息等这些输入,都是属于非用户型输入。这些信息都是由我们前面提到的“输入小管家”提供的。
那小管家又是如何工作的呢?这一篇文章就不展开了,下一篇文章将进行讲解。
敬请期待!
扫码查看2条评论